Search


pyridine帶來的另一個難題!

「你的論點有一個問題. 你希...

  • Share this:


pyridine帶來的另一個難題!

「你的論點有一個問題. 你希望分析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概念與科學之間的橋梁, 這假設了哲學真的能夠分析出來日常生活中使用概念的意義. 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分析哲學家真的是在做這件事. 換句話說, 哲學家要怎麼知道日常生活中概念的意義? 這些分析的依據是什麼? 哲學家有真正的問一般人他們所說的自由意識真的是哲學家講的自由意識嗎?

答案是否定的. 哲學家的依據通常只有兩個: 1. 哲學傳統, 2. 哲學家的直覺. 這兩者沒有辦法回答日常生活中的語意到底是什麼. 要回答這些問題, 工具是認知語義學, 心理學, 以及認知人類學. 也就是說科學家的工作已經包含了研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概念是什麼意義. 以這些領域的角度來看, 回答日常生活的語意這類的問題, 哲學並沒有特別的優勢. 語意學曾經是跟哲學非常接近的學問, 但現代的語意學已經跟其它的科學結合, 是需要做實驗蒐集資料的學問. 光是用想的已經不夠了.

有些哲學家開始做田野調查, 開始問一般人對各種慨念有什麼看法, 不過那只證明了哲學家在這個方面要科學幫忙. 我想強調的是: 語意必然是一門經驗性的學問. 你想知道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講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 唯一的方法就是去問他們. 」


Tags:

About author
即日起改走哲學小確幸路線。
大家好我出書了:博客來 http://goo.gl/bMrtqC 金石堂 http://goo.gl/F85pid http://phiphic
View all posts